2024年9月19日  星期四
     
用户名:
密  码:
     
地址: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芙蓉西路与叠嶂路交叉口
电话:0551-3823381
传真:0551-3823380
网址:www.hfseungwon.com
 
 
中国汽车几大惊喜背后之怪象
2008-1-16 10:00:06 由: 编辑 阅读:4449

    在一些令人惊喜的事件背后,隐藏着与此相反的一种趋势,令中国汽车走在爱与痛的边缘。

中国汽车的发展速度全球瞩目,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中,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发生。人们为这种种进步感到振奋,但也不能不看到,某些事件为业界带来惊喜的同时,也恰恰反映出与此相反的另外一种怪象。

连续空缺的一等奖

惊喜事件:三角轮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

2008年1月8日上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,胡锦涛、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奖者颁奖。三角集团有限公司的“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”项目,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

据介绍,这是建国以来中国轮胎行业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。

在此之前,国际上只有米其林、普利斯通、固特异三家跨国公司能够研制出这种产品,但他们对此既不转让技术,也不与中国企业合资生产。三角集团2002年开始研制工程子午胎的时候,不少技术人员连见都没见过这种产品,遑论核心技术。

从一张白纸开始,5年的攻关,打破了国外垄断的神话。三角集团的子午胎共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,16项软件著作权,是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。

背后怪象:自主开发成“伪自主”

企业发布会上,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满脸笑意,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。他的激动,不仅仅来自企业此次拿到的大奖,还在于这个奖项的特殊意义。据悉,此前,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名单上,轮胎所属的“石油化工类”已连续6年空缺。

而为一般人所不知的是,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也曾连续多年出现过一等奖空缺。在汽车业界不断呼唤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,科技创新却似乎如“难产”的胎儿,千呼万唤出不来。

专家的看法是,与高科技或生物技术等不同,作为传统产业的制造业,要想在科技上创新相当不容易。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汽车科技进步奖的连续空缺,恰恰反映出科技创新之艰难,也显示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缺失。

迫于对自主开发的需求,一些制造企业急功近利,以为花大价钱从国外买来外形设计即可,而对于材料、工艺、检测设备等基础工业则不重视,导致“伪自主”现象越来越多。这使得国人一直“怒其不争”的中国汽车工业,越来越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。

有识之士指出,中国汽车需要一种更科学、更理性的自主开发理念,这种理念应包含汽车自主开发的三个主要因素:车身设计、零部件采购后的匹配设计、安全环保排放检测。

遭非议的零部件展

惊喜事件:国内档次最高汽车零部件展举办

2007年11月底到12月初,由商务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,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。据业界人士介绍,这是国内目前最高档次的汽车零部件展览会。

博览会吸引了中国、德国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9个汽车行业协会,宝马、通用、丰田等8家国际汽车整车集团,博世、电装、德尔福等大汽车零部件集团,以及一汽、上汽、东风等21家国内重点汽车企业集团,也参加了这届博览会。

据主办方介绍,此次博览会的参展企业1049家,展位数2450个,展出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。来自97个国家及地区的45360名观众参观展览。

与以前的汽车零部件展不同,这次博览会为参展商设置了较高的门槛。条件是:具有企业法人资格;2006年国内销售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,或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;无知识产权侵权、商业贸易欺诈等违法行为。

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,该博览会是目前惟一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、国际性汽车零部件专业博览会。

背后怪象:政府办展遭质疑

此届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引起诸多人士关注,不完全是因为它成为目前国内最上档次的OEM(原始配套)零部件展,还因为该展背后,写着一个强有力的名字:国家商务部。

中国汽车业急需有一个档次较高的OEM展,这已是业界人士的共识。因此,许多业界人士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赞赏,展商们也纷纷表示希望能把这个博览会办成中国一流的零部件展。

然而,对于一个由政府行为主办的零部件展,有些人还是投去了怀疑的眼神:市场经济环境下,政府是否应该出面来主办这样的行业展览?参展企业更多是慑于政府部门的压力,还是出于市场机会的考虑?

“既然有这个条件,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的力量。”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陈望平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。在他的名片上,下面一行是组委会的全称,上面一行则赫然印着商务部的名字。不过,陈望平也承认,政府行为可能对首届展览起到一定吸纳作用,但以后再办,就要依靠博览会本身的影响力了。

现在,不少汽车类展览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,有人认为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扭曲。但也有人宣称,现在全国已经有上百个汽车类展览,如果政府真的撒手不管,那汽车展岂不是要成天女散花?

尴尬的小排量车

惊喜事件:印度塔塔研制出“全球最便宜轿车”

印度最大的汽车公司塔塔汽车公司(Tata Motors)日前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车展上,展出了其研制的一款据“世界最便宜轿车”。这款名为Tata Nano的轿车,售价仅为10万卢比(合2500美元),预计于今年底开始销售。

一些分析人士认为,这款低价车的问世,有可能影响到全世界的汽车售价。此前,雷诺汽车公司推出售价7000美元的三缸Dacia Logan,大获成功,预计2010年前销量可达100万辆。福特汽车也计划在印度两年内完成一条廉价车生产线。此外,菲亚特、丰田等汽车公司也都放下架子,准备生产廉价车型。

有关机构预测,到2020年为止,全球范围内将销售出1600万辆低价汽车,每年增长率可达到24%。不久的将来,全世界每年出售的“特低价”汽车就会超过350万辆。

咨询管理公司科尔尼得出的结论是,以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“门槛国家”的车主们,将特别垂青2500美元到5000美元档次的汽车。

背后怪象:中国人不屑“低价车”

在全球蜂拥而上瞄准低价车的时候,中国的制造商却对开始这个档次的车型望而却步。最近,国内各机构2007年的汽车统计相继出炉,数据显示,相比于高涨的高档轿车和SUV类车型,小排量车市场一片黯淡,其中尤以1.3升排量以下车型不受青睐。

为此,科尔尼公司特意在报告中提醒投资者:中国和俄罗斯市场消费者对低价汽车的兴趣要小很多,在那里,小型或中档汽车的市场更吸引人气。数据也显示,在低价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,大排量和豪华车型在中国的销量却呈几何式上升。

这样的对比,听上去极富讽剌意味。因为相对于东南亚国家,中国的人均收入还算低,更不用说与欧美国家相比较。在人们印象中,国家强大、人民富足,豪华车才会有更大市场,而现在,这个最大的豪华车市场,恰恰产生于一个刚刚崛起的发展中国家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大跌眼镜的怪象。

在汽车业全球化竞争的态势下,一些新的现象很值得研究:小排量车在中国的尴尬,究竟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成熟,还是中国人畸形的消费心理?汽车价格走向低廉是一种全球趋势,还是一些制造商为抢占市场而采取的手段?中国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到底还能够维持多久?

汽车人才“短板”

惊喜事件:77家教育机构加入“汽车人才培养工程”

“第三届中国汽车人才论坛”于2007年11月中旬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,主题是“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”。论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、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、中国人才交流协会汽车人才分会(筹)共同主办。

在此次论坛上,全国有12家汽车职业教育机构获得了“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工程授权教学基地”资格。加上此前的65家,目前共有77家教育机构加入了“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工程”。

这个工程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汽车文化委员会组织发起,专门从事汽车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,自2006年初在全国运行以来,已为国内汽车行业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。

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工程委员会还在论坛上宣布,将从2008年至2020年,定期发布中国汽车人才需求报告。

据介绍,每届中国汽车人才论坛,都吸引国内外汽车行业、知名企业、教育机构的踊跃参加,为汽车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提供了解决方案,并成功地促进了多家校企、校校合作,有关院校以此获得了教材开发、教学模式和就业工作的全面提高。

背后怪象:中国各类汽车人才奇缺

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人才需求量大增,导致汽车人才紧缺越来越明显。一方面是汽车类院校越来越多,另一方面是各类汽车人才捉襟见肘,中国汽车人才的“短板”现状,于此可见一斑。

“目前我们不缺土地,不缺资金,只缺人才。”在吉林大学举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,来自汽车行业的一些用人单位代表纷纷表示,随着自主研发、自主品牌汽车时代的到来,汽车人才的匮乏,正逐渐成为制约全行业发展的瓶颈。

现在,几乎各类汽车类人才都处于缺乏状态:市场营销、技术研发、渠道管理、高级技工……尤其是具备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。此外,一些比较新的职位,如网点形象标志、网点风险评估等,人员更是十分紧缺,而有关这类职位的培训却是凤毛麟角。

有关人士介绍说,一些地区眼下的汽车人才已不仅仅是“重短缺”问题,而是基本上没有汽车人才储备的概念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,不大批量地培养汽车技能型人才,人才的“瓶颈”局面将会严重影响到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其实,“校企合作”已经喊了很多年,但至今大多仍然“汤是汤,水是水”,双方难以有机地融合起来,达到双赢的目的。显然,在新的合作模式下,学校与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是:学校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应企业和市场的人才?企业又如何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校,让学校变成名副其实的实践基地?

困惑的“正品”

惊喜事件:工商联汽摩配商会推出“正品”工程

2007年6月份,全国汽车摩托车配件“正品”工程正式启动。这个活动由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组织,首批有50家企业联名参与,其目标是发展至少100家企业。

据介绍,此活动发动的背景是,由于社会需求的存在和利益的诱惑,一些见利忘义者违法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。他们采用价格欺诈、鱼目混珠等多种手段,为赚取非法高额利润,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配件屡打不绝,屡禁不止,且有绝对数量上升趋势。这不仅严重冲击着汽配用品行业的流通秩序,致使许多正规生产厂家遭受严重的损失,同时,汽配行业也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重要的监管对象。

从2006年下半年起,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就开始在会员企业中推广使用“正品标识”标签,要求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在出厂前贴上此标签,从而逐步实现“标签式监管”的行业自律机制。

背后怪象:跨国公司联手打击假配

“正品”工程和“标签管理”在中国推出不久,以博世公司为首的数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声称,他们采用了一种新型条码,可以鉴别出产品真伪,以杜绝假冒汽车零部件的猖獗。美国TRW汽车集团亚太区售后市场总裁甚至说:“在欧洲试点一阵子后,我们将在中国进行评估。”

据悉,这些跨国公司都已把中国当作假冒汽车零部件的重灾区,不断地在国际上呼吁针对中国打假。近年来,几乎每次汽车和零部件展览会上,都有跨国公司联合起来,不惜重金进行打假活动。

汽车界人士都知道,在中国买零部件是件伤脑筋的事:正品、副品、假冒品及“纯正部品”混杂于市。令跨国公司们头疼的是,如果仅仅是假冒产品,查起来会简单得很,而对于那些所谓的“副品件”,打起假来就难多了。

耐人寻味的是,“正品工程”活动目前仍没完全推进下去。高额利润吸引着部分企业,他们当然不愿因为贴一个“正品”的标签,就为自己套上一个“紧箍咒”。

看来,汽车零部件打假的道路任重而道远。

 
 
版权所有:升园汽车配件有限公司   电话:0551-64561908   传真:0551-64561908

邮编:230020    邮箱:seungwon@mail.hfseungwon.com           技术支持:安徽华迅网络